2026年中国有哪些新材料增长机会?这份产业地图请收好
2025年中国化工产业呈现分化态势,技术迭代与场景裂变正成为
2025-11-11 11:29:352025年11月6日,联泓格润一体化项目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PPG)装置顺利实现投料试生产,并成功一次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的PPG产品,为联泓格润一体化项目试生产工作打赢“第一仗”。

据了解,联泓格润一体化项目是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包括MTO、EVA、PO、PPC、PPG、公用工程等装置,占地1600余亩,24万吨/年高性能连续法聚醚多元醇装置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连续法工艺技术,以公司自产的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为原料,以双金属氰化物为催化剂,生产包括软泡330、CASE220、CASE240三大系列的高性能聚醚多元醇产品。
—正值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原料价格持续低位之际,新增产能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行业现状:供应过剩下的结构性分化
2023年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产能已超过770万吨 ,而万华化学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0%;归母净利润为30.82亿元,同比下降25.87% 。作为行业龙头的业绩下滑,反映出整个行业面临的需求压力。
更关键的是原料端的变化:2024年环氧丙烷产能增长速度较快,总产能约达782万吨,同比增加27.78%,产量约为527万吨,较上年增加22.27% 。2025年新增产能也较多,包括中国石油广西石化新建环氧丙烷27万吨/年(2025年6月末投产),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新增环氧丙烷30万吨/年(2026年投产试车),预测2025年产能持续扩张,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年,供应端或呈宽松状态 。
2025年1-5月,中国环氧丙烷产量为215.93万吨,同比增长6.52% 。
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位,为一体化企业提供了成本优势,但也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利润空间被压缩。
联泓格润项目:一体化布局的成本优势
联泓格润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占地1600余亩,包括130万吨/年DMTO、20万吨/年EVA、30万吨/年PO、5万吨/年PPC以及24万吨/年PPG等装置。24万吨/年PPG装置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连续法工艺技术,以上游装置自产的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为原料,以双金属氰化物(DMC)为催化剂,生产软泡330、CASE220、CASE240三大系列高性能聚醚多元醇产品。
一体化优势的量化分析:万华化学环氧丙烷产能达159万吨/年,自给率超80%,较外购原料企业成本低12% 。在当前环氧丙烷价格处于低位震荡的背景下,自产原料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以当前市场价格估算(需实时跟踪):如果外购环氧丙烷价格在7000-7500元/吨区间,12%的成本优势意味着每吨聚醚多元醇可节省成本约1000元左右。24万吨产能满产情况下,年度成本优势可达2-3亿元,这在微利时代是显著的竞争优势。
该装置生产的产品涵盖软泡330系列(用于家具床垫)和CASE220、CASE240系列(涂料、胶粘剂、密封剂、弹性体)。值得注意的是CASE系列产品:
红宝丽通过4万吨聚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生产阻燃型、高回弹型及生物基聚醚,单吨产品附加值较传统品类明显提升。2025年一季度,红宝丽营业收入为6.54亿元,同比增长9.48%; 行业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应对市场压力的趋势明显。
联泓格润的CASE系列定位与行业升级方向一致,这类产品技术要求更高、附加值更大,且国内供给相对不足。但同时也要看到,高端市场的需求增长受宏观经济影响更大,需要更强的技术服务和客户粘性。
市场影响:新增产能的多维度解读
对采购方的影响:
短期价格压力:24万吨新增产能投放市场,将加剧供应过剩局面。对于采购方而言,短期内议价空间扩大,建议采取"随用随采"策略,避免提前锁定大量库存
供应商选择变化:一体化企业在价格竞争力和供应稳定性上更具优势。建议贸易商关注联泓格润等一体化企业的长期合作机会,但需评估其产能爬坡进度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关注CASE系列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价格走势。如果国产高端产品价格下调,将为下游汽车、建筑等行业带来成本优化空间
对生产方的影响:
竞争加剧:依赖外购原料的中小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行业整合可能加速
产品升级紧迫性提升:低端同质化产品利润空间持续收窄,向特种聚醚、功能性聚醚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来源:联泓、化工新材料、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Copyright @ 上海天庚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9207号-1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3]2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