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化学转让股权,中石化全盘接手苯酚、丙酮业务!
2025年,全球化工行业风云变幻,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事件引发
2025-07-01 11:31:492025年,全球化工行业风云变幻,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日本化工巨头三井化学在6月24日宣布董事会决议,将其在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SSMC)持有的50%股权全部转让给中石化旗下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交易预计于当年10月完成。这一动作不仅关乎企业自身战略,更折射出全球化工行业的深刻变革。
三井化学在华业务调整背景
中石化三井化工成立于2006年,主要生产苯酚、丙酮和双酚A等基础化工产品。其发展历程中,一期12万吨/年双酚A装置和二期年产25万吨苯酚、15万吨丙酮的项目曾为企业奠定发展基础。然而,近年来苯酚/丙酮市场产能急剧扩张,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数据显示,该公司2025财年亏损高达106亿日元,持续的业绩下滑成为三井化学选择退出的直接原因。
实际上,三井化学的调整并非孤立事件。2023年,三井化学已将一家在新加坡运营苯酚业务的合并子公司股份全部转让;2024年决定最迟于2026财年关闭千叶市19万吨/年苯酚工厂。上个月,三井化学还宣布已决定开始考虑拆分其主要从事石化产品的基础和绿色材料业务(“B&GM”)。该业务范围广泛,涵盖多个领域:
石化产品:包括乙烯、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Evolu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烯烃聚合催化剂。
基础化学品:有苯酚、双酚A、丙酮、异丙醇、甲基异丁基酮、精对苯二甲酸、PET树脂、环氧乙烷、乙二醇、对苯二酚、间/对甲酚、氨、尿素、三聚氰胺。
聚氨酯原料:TDI(Cosmonate®)、MDI(Cosmonate®)、PPG(Actocol®、Econikol®),其中三井化学拥有MDI产能61万吨/年,TDI产能12.8万吨/年。
全球基础化工领域产能过剩危机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苯酚和丙酮生产商INEOS Phenol在2025年6月17日宣布,计划永久停止德国格拉德贝克的苯酚生产基地。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全球基础化工领域正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危机。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压力,不得不通过收缩或调整产能来维持生存与发展。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像中石化三井化工这样的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就是典型例证。
对中国化工行业的影响
外资企业的战略调整对中国化工行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方面:外资退出基础化工领域可能带来短期市场波动。外资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退出可能导致市场供应格局发生变化,短期内市场供需平衡受到冲击,价格波动可能加剧,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机遇方面:中国化工行业获得了更多自主发展空间。尤其是在高端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国内企业可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和产业升级,填补市场空白。随着外资的退出,国内企业有机会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例如,在高端聚氨酯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领域,国内企业可以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进口替代。
行业未来展望
此次三井化学退出中石化三井化工,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选择,更是全球化工行业在产能过剩、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必然演进。随着行业整合与转型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根据自身优势重新定位。一些企业可能会聚焦于高端、特种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
对于中国化工行业来说,在这一过程中将加速成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化工行业格局重塑中占据有利地位。
来源: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Copyright @ 上海天庚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9207号-1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3]2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