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新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34.44亿元,24万吨全球最大顺酐装置投产
宇新股份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充分展现了顺酐行业的结构性困
2025-08-28 11:01:56政策核心:成本定价机制的确立
2025年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市场定价机制的重大转向。修正草案共10条内容中,"成本"一词出现七次,涵盖低于成本价倾销、超出成本大幅涨价、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等核心条款,彻底改变了过去由供需关系主导的市场定价逻辑。
这一变化对化工行业意义深远。传统的供需驱动定价模式将被成本因素主导的新机制替代,原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原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刚性传导至终端产品,市场失去通过价格自主调节供需的弹性空间。
市场重构:三重影响下的行业分化
价格体系重塑与区域格局变化
成本定价机制将重新定义化工品价格体系。市场价格被限制在成本基础上的合理范围内波动,过度的价格偏离将面临违法风险。这将导致区域间价差显著缩小,产品跨区域流动性减弱,传统的地理套利空间被压缩。
对于不同产品类型,影响呈现结构性分化:高端新材料产品因技术成本较高,价格可能持续上涨,但需求增长可能滞后于成本上涨,导致开工率下降;通用化学品如聚丙烯、PVC等因产能过剩和成本透明,价格将被压缩至成本线附近,利润空间极度收窄。
企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
成本透明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头部企业凭借一体化优势、循环经济模式和技术积累,成本控制能力显著优于中小企业,将在新定价机制下获得超额利润,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生产工艺差异将成为生死分水岭。以纯碱行业为例,氨碱法较天然碱法成本偏高,在成本定价模式下面临淘汰风险。同时,传统塑料、涂料、增塑剂等低利润率产品的研发投入可能下降,技术创新动力减弱。
国际竞争策略转型
中国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策略将从"低价抢占市场"转向"成本透明化竞争"。化肥、基础塑料等成本敏感产品可能失去国际竞争优势,而锂电池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光伏材料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凭借技术优势继续开拓海外市场。
盈利能力:结构性分化下的新平衡
高端领域技术溢价凸显
在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材料、半导体封装胶等高端领域,技术壁垒为企业提供了成本控制优势和定价话语权。头部企业通过专利技术和工艺优化,在成本定价框架下仍能维持较高盈利水平。光伏封胶膜、动力电池电解液等需求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价格与成本同步上涨趋势明显。
基础化学品利润空间收窄
产能过剩的基础化学品面临双重挤压:成本结构透明化限制了价格上涨空间,而消费端需求疲软又抑制了量的增长。乙二醇、苯乙烯等大宗产品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收窄
环保投入不足、技术研发欠缺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在成本定价机制下,这些企业无法享受规模优势,市场价格被锁定在龙头企业水平附近,利润亏损风险显著增加。
发展趋势: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中国化工产业大市场将经历"高端引领、绿色驱动、区域协同"的结构性重构。成本定价机制将通过市场出清淘汰、技术迭代升级、政策适配监管三重作用,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寡头格局加速形成
基础化学品领域将维持稀薄利润,资源富集区域吸引更多投资,龙头企业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性能精细化学品领域,技术领先企业将获得更多溢价空间,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成为核心
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在成本定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工艺革新和管理优化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研发投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全球定位升级
中国化工产业有望从"全球制造业基地"升级为"全球技术策源地",在质量、效率、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实现跃升,为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提供历史性发展机遇。
对于化工行业从业者而言,把握政策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将是在新定价机制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来源:化工平头哥、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Copyright @ 上海天庚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9207号-1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3]2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