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yseven@sky7.com.cn

  • 上海浦东新区沪南路2157弄复地万科活力中心B座9层

十年投资超万亿!中国7大石化基地发展分析

2025-10-28 10:51:16

一、战略布局背景与政策演进

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这一顶层设计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七大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该方案于2014年9月获国务院批准同意,2015年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中国石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表1中国七大石化基地基本情况介绍

640.png

十年时间过去,七大石化基地已成为国家石化产业战略布局的核心承载平台。但由于各基地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支持力度及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各基地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实力呈现出明显分化态势。本文系统梳理七大基地的发展现状、产能规模、产业链布局及未来战略方向,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七大基地发展现状深度解析

(一)大连长兴岛:率先投产的全产业链标杆

大连长兴岛石化基地是七大基地中最早实现大规模投产的园区。2018年,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功投产,成为该基地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园区龙头企业,恒力集团累计投资已达3000亿元,构建起覆盖"炼油-芳烃-乙烯-精细化工-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条。

图1 长兴岛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 (1).png

现有产能结构:核心装置包括2000万吨/年炼油、450万吨/年PX、150万吨/年乙烯、180万吨/年乙二醇、1200万吨/年PTA、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含双酚A、聚碳酸酯)。园区内还汇聚了大连石化、辽宁鼎际得石化、恒力重工集团、恒力新材料科创园等多家企业,形成典型的纵向一体化配套格局。终端产品已延伸至POE封胶膜、锂电池隔膜材料、高端精细化工品等新能源材料领域。

未来发展规划:核心项目包括大连石化二期和恒力石化二期。恒力石化西中岛片区推进16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二期项目,远期目标是形成4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规模。恒力石化聚酯科技产业园包括26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160万吨/年功能性树脂等项目。预计该基地最终将建成4000万吨级炼化基地,乙烯800万吨/年,PX800万吨/年,氢能产能50万吨/年。

辽宁省已将大连石化搬迁改造纳入"十大产业项目",长兴岛正从传统炼油基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世界级石化新城转型,预计2030年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东北振兴的核心增长极。


(二)河北曹妃甸:项目落地滞后的待开发基地

河北曹妃甸石化基地是七大基地中发展相对缓慢、项目落地最少的园区。目前入驻企业数量有限,核心企业为旭阳石化和富海唐山,配套企业包括华润集团、首钢京唐钢铁、富海润泽化工、三友集团等。

图2 河北曹妃甸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jpg

发展受阻原因分析:旭阳石化作为基地龙头企业,计划开发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但由于该项目未被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划项目清单,加上当地蒸汽配额限制问题,项目至今仍未落地,成为制约基地发展的关键瓶颈。

现有产业基础:富海集团已在曹妃甸投产30万吨己二腈、5.99万吨甲基戊二腈项目,配套20万吨氢氰酸装置,总投资超过55亿元。2025年6月,富海唐山石化公示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项目,总投资345.6亿元,建设100万吨/年乙烯及17套下游装置,包括甲醇石脑油耦合裂解35万吨、轻烃裂解65万吨、5万吨/年α-烯烃、10万吨/年POE、20万吨/年EVOH等,预计2027年投产。

差异化发展路径:曹妃甸基地还规划建设"制储运加"全链条氢能体系,利用钢铁副产煤气制氢,服务石化装置及交通领域,远期目标形成50万吨/年绿氢产能。未来该基地发展主要依赖富海集团项目推进,与京津冀一体化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

(三)江苏连云港:竞争力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江苏连云港石化基地依托深水港口优势和长三角区位条件,已形成"炼化一体化+高端新材料+绿色能源"的产业格局,是七大基地中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代表性企业包括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集团、益海嘉里等。

图3 江苏连云港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 (1).jpg

盛虹石化产业链布局:盛虹石化累计投资超1700亿元,是该基地核心龙头企业。2021年11月,包括1600万吨/年炼油、110万吨/年乙烯装置全面投产,配套450万吨/年芳烃、280万吨/年PTA等装置,形成明显的"油头化身轻纺尾"全产业链。下属斯尔邦石化拥有100万吨/年EVA装置(全球最大产能)、104万吨/年丙烯腈、10万吨/年POE,产品覆盖光伏封装胶膜、新能源汽车材料等领域。虹景新材料拥有1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单体装置。

绿色转型先行者:盛虹石化建成全国首个"二氧化碳捕集-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年捕集利用二氧化碳30万吨;与国电投合作建设50万吨/年绿氢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绿氢配套。

卫星化学轻烃利用优势:卫星化学总投资超335亿元,建成135万吨聚乙烯、219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26万吨/年丙烯腈等装置,是国内最大的低碳轻烃原料综合利用基地。与韩国SK合资建设的4万吨/年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项目为国内首套装置,二期5万吨/年EAA项目同步推进,目标打造全球最大EAA产业集群。

未来发展重点:盛虹石化二期规划16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配套20万吨/年α-烯烃、30万吨/年POE,目标2027年建成。卫星化学α-烯烃产业园2026年投产后形成50万吨/年POE产能。连云港石化园区计划2030年建成全球首个零碳石化园区,通过核能供汽、风光储一体化、CCUS等措施实现近零碳排放。

(四)上海漕泾: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高地

上海漕泾石化基地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内,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和深水港口条件,已形成以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代表性企业包括上海石化、上海赛科、巴斯夫、中石化三井、璐彩特等。

图4 上海漕泾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 (2).jpg

上海石化转型升级:上海石化拥有1600万吨炼油、70万吨乙烯、160万吨PX、26万吨丙烯腈装置,以及有机化工原料428万吨/年、塑料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09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2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计划关停70万吨乙烯装置,新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装置,包括40万吨聚乙烯、10万吨电子级碳酸酯、50万吨绿氢项目、100万吨CCUS项目,预计2028年前后投产。

上海赛科规模优势:上海赛科是中石化与英力士合资企业,总投资超30亿美元,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拥有109万吨乙烯、65万吨苯乙烯、52万吨丙烯腈、60万吨聚乙烯等装置。2025年启动乙烷裂解改造项目,通过外购乙烷降低对石脑油的依赖。

国际化企业布局:上海巴斯夫2025年扩建后聚酯与聚氨酯树脂产能达1.88万吨,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专注高端涂料和新材料。璐彩特利用上海赛科副产氢氰酸制备MMA,年产能25万吨,用于生产PMMA,应用于光学材料和汽车零部件。中石化三井主要生产苯酚、丙酮和双酚A,产品用于电子级环氧树脂,目前三井石化已退出,由高桥石化全资接盘。

上海漕泾基地正通过技术升级、绿色转型和高端化布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世界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迈进,预计2030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五)浙江宁波:国际领先的炼化一体化园区

浙江宁波石化基地是华东沿海重要石化基地之一,已成为国际领先石化园区,形成"炼油-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代表性企业包括镇海炼化、宁波大榭石化、万华宁波、宁波巨化,舟山片区代表企业为浙江石油化工。

图5 浙江宁波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 (3).jpg

镇海炼化规模优势:镇海炼化是中石化旗下最大炼化一体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4000万吨,乙烯产能22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160万吨,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40余套装置,年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产品超2500万吨,以及聚乙烯、聚丙烯、ABS等基础化工品。2025年启动15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配套40万吨FDPE、2×20万吨POE/α-烯烃联合装置,总投资超380亿元。

大榭石化重油转化能力:宁波大榭石化是中海油旗下公司,总投资超500亿元,拥有1200万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5万吨乙苯-苯乙烯、300万吨催化裂化、90万吨聚丙烯等装置,通过重油转化为高附加值烯烃、芳烃和高端新材料。未来计划投资百亿建设高端项目,发展聚乙烯、弹性体、清洁油品、新能源及相关产品。

万华化学MDI产能优势:万华化学(宁波)是全球最大MDI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国内最大单体产能180万吨MDI装置、18万吨己二胺装置、3万吨多聚甲醛装置、15万吨改性功能塑料装置,产品覆盖聚氨酯、尼龙等领域。未来规划5万吨HDI装置,进一步拓展高端聚氨酯领域。

宁波巨化投资16.8亿元建设15万吨特种聚氨酯材料项目,主要产品为7.2万吨PDO和15万吨PTT项目,部分产品打破国内空白。宁波石化基地规模化优势明显,未来将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预计2030年总产值将快速增长。

(六)福建古雷:后发追赶的海峡西岸增长极

福建古雷石化基地是七大基地中建设起步较晚的园区,依托深水良港和政策优势,目前发展已初具规模。代表性企业包括古雷石化、福海创化工、漳州奇美、新阳科技等。

图6 福建古雷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 (4).jpg

古雷石化一体化布局:古雷石化由福建炼化与中国台湾省旭腾投资合资成立,已投产项目包括100万吨乙烯、35万吨聚丙烯、20万吨EVA,产品涵盖乙二醇、苯乙烯、EVA等18种基础化工原料。二期项目在建包括1600万吨原油一次加工装置、150万吨乙烯、200万吨芳烃、40万吨HDPE、20万吨POE等15套装置,计划2030年全面投产,总投资超711亿元。

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福海创拥有550万吨凝析油加工能力、160万吨PX和450万吨PTA装置,为古雷石化一期提供乙烯原料。漳州奇美已投产60万吨ABS、35万吨PS、18万吨PC装置,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领域。新阳科技依托福海创苯酐原料建设不饱和聚酯树脂项目。福化鲁华新材料采用古雷石化乙烯分离碳五碳九产品,建设50万吨碳五分离和30万吨碳九分离装置。

待古雷炼化项目投产后,该基地将形成完整一体化园区,竞争力将快速提升,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七)广东惠州:外资参与度最高的产业集群

广东惠州石化基地已形成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代表性企业包括中海油惠州、埃克森美孚惠州、中海壳牌、恒力惠州、克莱恩化工、惠州凯美特化工、宇新股份等。

图7 广东惠州石化基地最新卫星图

640 (5).jpg

中海油惠州产能结构:中海油惠州石化是园区最大炼化一体化企业,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200万吨、乙烯100万吨、PX在250万吨、丙烯腈26万吨等30多套配套装置。计划扩建150万吨乙烯装置以及下游一体化项目,配套高端聚烯烃和电子化学品装置,预计2028年前后投产。

埃克森美孚独资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总投资超百亿美元,已建成160万吨乙烯、120万吨高性能低密度聚乙烯、50万吨低密度聚乙烯、95万吨差异化聚丙烯装置,其中乙烯裂解是中国单套规模最大装置之一,低密度聚乙烯是全球最大单体装置。还是北美总部以外首个配备聚丙烯中试装置研发中心的企业,未来规划100万吨乙烯基POE项目。

中海壳牌扩建计划:中海壳牌是中海油跟壳牌合资企业,拥有220万吨乙烯、120万吨环氧乙烷及下游配套装置。计划投资480亿元建设160万吨乙烯及下游16套装置,包括茂金属聚乙烯、α烯烃、聚碳酸酯等项目,预计2028年前后投产。

恒力石化惠州已建成500万吨PTA装置(全球最大单体PTA生产基地之一),总投资150亿元,未来规划200万吨乙二醇项目。广东省出台《支持惠州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实施方案》,优先保障土地、能耗指标,对CCUS、绿氢项目给予专项补贴,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是惠州基地重要发展趋势。

三、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展望

中国七大石化基地作为国家化工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大部分园区的规模化项目发展已接近尾声。每个园区均配套龙头企业带动,且龙头企业均在积极向高端化迈进。未来七大石化基地发展将更多集中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三大方向,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将有更多新材料产品涌现,为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从贸易和供应链角度看,各基地的差异化定位将为市场带来更丰富的产品选择和更灵活的供应格局。


来源:化工平头哥、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