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yseven@sky7.com.cn

  • 上海浦东新区沪南路2157弄复地万科活力中心B座9层

中欧班列多次受阻,中国化工行业将面临哪些冲击?

2025-10-30 10:33:48

一、地缘政治冲击下的中欧班列困境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025年9月,波兰以俄白联合军演和无人机越境为由,突然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超过300列中欧班列滞留边境。尽管在中国斡旋下,波兰于9月25日重新开放边境,但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中欧班列在地缘政治风险下的脆弱性。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欧班列已多次因地缘风险承压。这条被誉为"新丝绸之路"的物流大动脉,不仅大幅缩短了中欧货物运输时间、降低了贸易成本,更是推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关键枢纽,是带动沿线节点城市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中国化工行业而言,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营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安全。

二、中欧班列化工品运输现状全景

2.1 三大运输通道各具特色

中欧班列目前形成了北线、中线、南线三大运输走廊,各有侧重:

北线从大连、哈尔滨出发,经满洲里抵达白俄罗斯、波兰,最终到达德国汉堡。这条线路最为成熟,14天即可抵达莫斯科,适合运输大宗化学品和基础化工原料,运输稳定性较高。

中线连接重庆、成都、西安等中西部枢纽城市,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8000公里,15天可达德国路德维希港,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化工品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运输规模最大的通道。

南线覆盖义乌、武汉等城市,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最终到达意大利和西班牙。该线路主要运输化工制品和产成品,如锂电池成品,西安至巴库的锂电池专列即走此路线。南线连接地中海沿岸,为拓展南欧市场提供了战略通道。

图1 中欧班路线列示意图

640.png


图片来源:地缘看世界


2.2 运输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近3000列,运输货物超24万标箱,其中化工相关产品占比约20%。仅成渝中欧班列上半年运输化工品规模就超过4万吨。西安和重庆等枢纽城市化工品运输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5%,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西安锂电池专线年运输规模预期超过5万吨,2025年运输锂电池超过5000标箱,开行频率持续增加。新欧地列车预计年运输液体化工品超过1万吨。值得关注的是,回程货物也在快速增长,哈萨克斯坦铬铁、俄罗斯纸浆等化工原料通过回程班列运入中国,实现无空车运行,大幅降低了双向运输成本。

2.3 运输品类多元化趋势明显

目前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化工品涵盖基础原材料、新能源产品、危险化学品等多个类别,主要包括BDO、PVA、PVDF、PE、PP、锂电池、光伏组件、液氨、苯类、醛类等化合物。

图2 中欧班列中主要运输化工及相关产品路线

640 (1).png

典型案例包括:新疆美克化工通过"新欧地"班列整列出口欧洲,单次运输量达82个罐箱,开创了新疆液体化学品整列出口的先河;中国石化川维化工的PVA产品通过"渝新欧"班列运往德国杜伊斯堡,用于制造粘合剂、涂料基料等;内蒙古三爱富万豪公司的PVDF产品从乌兰察布发往杜伊斯堡,应用于飞机涂层、汽车密封件等高端领域,填补了德国的供应缺口。

越来越多的中国化工企业正积极对接欧洲及沿线消费企业。尽管欧洲严格的低碳政策限制了部分中国产品进入,但这反而有利于具备技术优势和低碳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发挥竞争优势。

三、未来发展趋势研判

在无重大突发事件阻碍的前提下,中欧班列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四大趋势:

第一,产品结构向新能源材料倾斜。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重庆、西安等枢纽城市布局产能,通过"中国电芯+欧洲组装"模式规避部分关税,锂电池产品出口将大幅增长。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氢能储运关键材料也将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支撑沿线国家氢能和风能产业发展。

第二,南线通道地位显著提升。随着中吉乌铁路开工建设,南线将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补充,预计占比将提升至31%左右。到2027年,南线运输的化工品规模有望突破百万吨,成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的关键替代通道。

第三,区域市场深度融合。中欧班列不仅促进沿线国家贸易,还将辐射"大区域"市场,南欧市场尤其受益。这种市场融合将为中国化工品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第四,技术创新持续加速。高强度、保温型罐箱等专业设备不断涌现,满足特殊化工品的运输需求,提升运输安全性和效率。

四、班列受阻的产业链连锁反应

如果未来再次发生中欧班列受阻事件,将对中国化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影响一:加速"中国+1"战略实施。**欧洲企业将加速寻找中国以外的化工品来源,导致中国企业市场份额下降。德国巴斯夫计划扩大其匈牙利工厂BDO产能以替代中国进口,韩国LG化学加大对东南亚PVA供应商的采购,这些都是危险信号。

影响二:关键产品出口陷入停滞。**中欧班列承担了约15%的中国化工品出口,PVA、BDO等基础化工品严重依赖该通道。2025年9月波兰关闭边境期间,近300列满载化工品的班列滞留长达15天,导致部分欧洲化工企业库存仅能维持3天。

新能源材料对运输时效更为敏感。西安至巴库的锂电池专列原本15天可达欧洲,但波兰事件后需绕道,运输时间延长至25-30天,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欧洲工厂面临停工风险。加之欧盟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反规避调查升级,若运输延迟超过合同期限,企业将面临高额违约金。

影响三:进口原料供应链冲击。**中国每年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约150万吨俄罗斯纸浆、哈萨克斯坦铬铁合金等原料。若班列受阻,山西等地不锈钢生产将面临铬铁供应短缺。此外,俄罗斯大量能源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班列受阻可能导致国内化工企业能源成本上升。

影响四:新市场开拓难以弥补损失。**尽管中国加速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但这些地区的化工品需求结构与欧洲差异较大。目前全球没有其他市场能在短期内弥补中欧班列受阻带来的损失。

五、战略应对与前景展望

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国部分化工品的核心出口通道,运输产品类型和规模持续扩大。面对潜在挑战,中国化工企业需要采取双重策略:

短期内,必须推进物流多元化,降低对单一通道的依赖;同时评估产能本地化风险,在关键市场进行战略布局。

长期来看,可能加速中国化工企业"西进"战略,寻找绕开俄罗斯与东欧的南线通道,并在中亚、西亚地区进行战略产能布局。

凭借强大的产能、技术基础和政策支持,中国化工行业有望在未来形成更具韧性的国际物流网络。中欧班列的发展虽面临挑战,但通过通道多元化、技术创新和区域协作,完全有能力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继续为中国化工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化工平头哥、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