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6万吨全球最大!浙石化PMMA项目如何改写70亿市场格局
近期,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性能树脂项目1#18万吨/年PM
2025-07-14 11:36:46近期,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性能树脂项目1#18万吨/年PMMA装置工程建设已进入安装高峰,计划2025年底投产。这一项目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又一项"卡脖子"技术即将迎来重大突破。
该项目采用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与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光学级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艺技术专利包,由上海智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工程设计,并由技术许可方和浙江瑞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提供核心反应器。
项目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三个关键方面:首先,这是全球单线规模最大的PMMA装置,单线产能达6万吨/年,总装置产能达18万吨/年,均位居世界第一。其次,该项目采用了全国首套连续本体聚合工艺,相比传统间歇式溶液聚合工艺,连续本体聚合无需使用溶剂,反应过程更加清洁高效,产品分子量分布更均匀,光学性能更优异。最后,项目建立了完整的高端光学级PMMA自主生产技术体系,涵盖了催化剂制备、聚合工艺、设备设计和产品应用开发全链条。
据技术许可方介绍,该装置生产的光学级PMMA在透光率、雾度、耐候性等关键指标上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品纯度高,光学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工艺具有排放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较传统工艺降低20%以上、生产稳定性好等显著优势。
全球PMMA产业格局与中国市场现状
市场垄断格局严重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或"亚克力",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透明材料,具有极高的透光率(92%以上)、优异的耐候性、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
当前全球PMMA产业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主要由少数几家跨国公司主导。德国赢创(Evonik)、日本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法国阿科玛(Arkema)和台湾奇美实业(Chi Mei)四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这些国际巨头不仅拥有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更掌握了从原料精制、聚合工艺到产品应用开发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特别是在高端光学级PMMA领域形成了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
中国市场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我国PMMA市场存在结构性短缺,通用牌号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研报显示,2024年中国PMMA进口量达16.28万吨,出口量5.4万吨,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高端产品主要被国际化工巨头垄断。
东海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23年我国PMMA表观消费量约38.92万吨,但本土企业产能占比仅39%,高端市场依赖进口。国内低端产能过剩,但光学级PMMA仍需大量进口,尤其在液晶显示、汽车等领域。
随着全球显示产业向中国转移、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以及5G通信设备需求增长,高端光学级PMMA的市场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供需失衡的局面使得突破PMMA"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变得尤为紧迫。
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技术创新点是采用了全国首套连续本体聚合工艺。与国内普遍采用的间歇式溶液聚合工艺不同,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对反应器设计、温度控制和物料传质要求极高,此前只有赢创、三菱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
浙石化项目通过采用由技术许可方和浙江瑞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提供的核心反应器,成功实现了这一先进工艺的工程化放大。从工程角度看,如此大规模的装置设计,不仅大幅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和能耗物耗,还通过经济规模效应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测算,与传统5万吨级装置相比,6万吨单线规模可使生产成本降低约15%,投资回报率提高20%以上。
项目背后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样值得关注。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作为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在聚合反应工程、过程强化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该院中试基地配备了国内领先的柔性中试装置,为PMMA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平台。研究院"学科+人才+产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应用的快速转化。
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技术联合开发方和许可方,在特种聚合物工程化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该公司与浙江大学的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这种"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模式,正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所在。
上海智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将实验室工艺包转化为可工业化实施的工程方案。作为专业化工工程公司,上海智英在大型聚合物装置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其参与的多个大型石化项目已成功投产运行。
项目对国产PMMA产业的深远影响
供应链安全与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浙江石化18万吨/年PMMA项目的投产,将对国产PMMA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供应链安全、市场竞争格局到下游应用拓展等多个维度重塑行业发展轨迹,标志着我国高端光学树脂材料自主可控进程迈入了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由于技术及产能结构的局限性,我国不得不依赖于大量进口高端光学级PMMA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浙石化PMMA项目产能主要集中在高端光学级产品,与国内现有以中低端为主的PMMA产能形成互补。该项目投产后,将使国产高端光学级PMMA产能实现从"几乎空白"到"全球领先"的跨越式增长,显著增强我国在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高端应用领域的国产化替代
该项目生产的光学级PMMA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国产材料将首次大规模进入液晶显示器导光板、光学镜头、汽车灯罩等高端应用领域,打破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产业链拉动效应显著
浙石化PMMA项目将产生显著的产业链拉动效应。在上游,项目所需的高纯度MMA单体将带动国内MMA产业提质升级。浙石化自身拥有完善的MMA生产能力,可确保原料供应安全。在中游,项目采用的核心反应器等关键设备国产化,有望促进国内化工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在下游,稳定优质的本土PMMA供应,将降低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关键材料成本,增强终端产品竞争力。
浙江石化18万吨/年PMMA项目的成功实施,代表了我国在高端光学树脂材料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通过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路线,该项目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端PMMA生产技术的长期垄断,更为我国建立了完整的高端光学级PMMA自主生产技术体系。
来源:中国化工园区、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Copyright @ 上海天庚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9207号-1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3]2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