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刷新建设纪录!新疆4万吨聚甲醛项预计12月投产,年营收预期5亿元
新疆兵能新材料4万吨聚甲醛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投料试车,进行保运
2025-08-13 11:08:01装置投产创造全球新纪录,技术实力获得重大突破
中石化镇海炼化4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近日一次投料开车成功,标志着全球最大单系列丙烯腈生产装置正式投入运营。该装置采用上海石化研究院自主开发的S-ANT成套技术,相比国际主流的20-30万吨级装置,产能提升幅度达33%-100%,创下行业新纪录。
新一代技术工艺包在关键指标上实现重大突破:催化剂收率相比传统技术提升2-3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降低8%-12%,废水废气排放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丙烯腈生产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将为后续技术输出和产业扩张奠定坚实基础。装置的成功投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化工产业自主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供应格局重塑,进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镇海炼化新装置投产将显著改变中国乃至全球丙烯腈供应格局。目前中国丙烯腈年消费量约250-300万吨,进口依存度在20%-30%之间,新增40万吨产能投产后,中国丙烯腈总产能将超过300万吨,预计进口依存度有望降至15%-20%。这将减少对日本、韩国等传统供应商的依赖,进口量预计下降10%-15%。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新增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丙烯腈市场的话语权。大规模装置的规模经济效应将摊薄固定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还有望增加出口创汇。这种供应格局的变化将重新定义全球丙烯腈贸易流向,中国有望从净进口国逐步转向基本自给自足。
下游产业链迎来重大利好,商业机会凸显
丙烯腈作为"碳纤维的灵魂、ABS塑料的脊梁",其稳定供应对下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ABS塑料作为第一大消费领域(占比约40%),将直接受益于原料供应的稳定和成本的降低,预计ABS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提升5%-8%。对于快速发展的碳纤维产业,虽然用量占比相对较小(8%-10%),但原料供应安全对这一战略新兴产业意义重大,将支撑国产碳纤维减少进口依赖,加速产业发展。己二腈等其他下游产品也将受益于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从商业机会角度看,规模化生产优势将为产业链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机会,下游企业原料采购成本预期降低,同时为技术输出和产业整合创造了新的商机。
市场前景与风险并存,关注长期发展趋势
短期来看,装置产能将在6-12个月内逐步达到设计产能,国内供需格局将明显改善,价格走势预计相对平稳。中期3-5年内,中国有望实现丙烯腈基本自给自足,技术优势将推动更多大型装置建设,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长期来看,随着碳纤维、高端化学品需求增长,行业将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但也需关注潜在风险:新增产能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丙烯等上游原料价格波动将影响盈利稳定性,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可能增加运营成本,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也可能影响出口业务。建议重点关注具备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丙烯腈生产商,以及受益于原料供应稳定的下游ABS、碳纤维等企业的投资机会。
来源:DT新材料、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
Copyright @ 上海天庚化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39207号-1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沪(浦)应急管危经许[2023]2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