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中试基地如何成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2025-08-14 14:45:11
一、政策环境全面优化,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国家层面政策框架基本成型
当前,我国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300个左右地方新材料中试平台,择优培育20个高水平平台,重点支持精细化工工艺技术,包括加氢、聚合、氟化等核心技术领域。
这一政策的战略意义在于:首先,确立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为中试基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其次,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建设模式,探索中试费用分担机制,有效降低了企业参与门槛;最后,要求地方政府优化审批手续,避免简单套用产业化项目要求,为中试基地建设扫清了制度障碍。
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导则》,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中试基地的选址、设计、安全环保等技术要求,为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提供了统一标准。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正在推动制定《化工研发中试安全风险管控指南》,拟从安全管理流程层面进一步规范中试项目运行。
这套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正在从"摸着石头过河"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转变,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方政策响应积极
截至2025年中旬,全国多个省份已发布化工中试基地鼓励政策,形成了中央与地方联动、政策与资金并举的良好局面。各地政策在保持国家政策基本框架的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了差异化的支持措施。
截至2025年中旬,我国多个省份发布了化工中试基地鼓励政策,具体见下表:
表1 不同省份及地区化工中试及政策
二、为何国家及各个省份地方都在积极推动化工中试基地建设?
各地区在积极推动化工中试基地建设,主要原因在于破解化工产业链条中的“中试断链”难题,这一战略布局既呼应了全球产业变革趋势,也立足国内化工行业痛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化工中试环节技术复杂度高、资金投入较大、安全风险集中,常成为成果转化的“肠梗阻”。据统计,未经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不足30%,而经过中试基地验证的项目成功率可达50%-80%。
另外,我国化工产业长期面临“低端过剩、高端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中试基地成为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载体。不同区域化工产业的特点不同,中试化工技术方向也存在差异。比如:江苏泰州聚焦光刻胶树脂、浙江衢州攻关高端电子化学品、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中试基地MMA合成和原油多产化学品等核心技术、惠州聚焦原油多产化学品技术等。
总体而言,化工中试产业基地是国家推动产业升级、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抓手,是破解技术转化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表2 主要化工中试基地及技术研发方向对比
三、国际竞争格局与技术差距客观分析
研发投入强度存在明显差距
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中国化工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化工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普遍在2%-3%,而德国巴斯夫、美国陶氏等国际化工巨头长期保持在5%-6%的水平。这种投入强度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我国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表3不同国家化工中试基地对比
基础研究领域亟待突破
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为明显。中国在催化剂设计、高分子理论等基础科学的突破性成果相对较少,被国际化工学者引用的论文数量也相对不足。这种基础研究的薄弱直接制约了我国化工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
高端技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
在高端化工产品领域,我国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以光刻胶为例,日本JSR和德国默克掌握90%的高端市场,其专利布局覆盖从原料到工艺的全链条,而中国企业仅突破28nm工艺,5nm级产品仍需进口。在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高性能树脂等领域,我国掌握的成熟工艺技术相对较少。
中试基地建设规模差距显著
从中试基地建设规模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中国:
53家省级中试基地
德国:
约500家中试基地,以企业为主导、高校与研究所协同
美国:
超过800家化学品中试基地,联邦资金主导、产学研协同
巴斯夫、拜耳等国际化工巨头在全球建立了超过100个专用化学品中试基地,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验证和产业化网络。
关键设备和原料国产化程度有待提升
在中试基地建设过程中,部分关键设备和高端原料的国产化程度仍然较低。高端反应釜、精密催化剂等核心设备主要依赖德国耐驰、瑞士布赫等国外企业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试基地的自主发展能力。
技术追赶时间窗口分析
基于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力度,预计:
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等领域:
有望在未来5-10年内追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催化剂设计、绿色工艺、部分高端材料等领域:
有望在10年以上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四、化工企业如何面对这个趋势?
在大力建设化工中试基地的政策推动下,化工企业可以从战略布局、资源整合、政策利用等多个维度,紧跟大趋势。
一、化工企业可以聚焦此次政策的核心赛道,总结有以下几点:乙烯裂解副产物综合利用赛道、磷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赛道、光刻胶树脂合成赛道、纳米材料制造赛道、废塑料废橡胶再生利用赛道、非粮生物质利用赛道等,这些赛道有望在未来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技术上高速发展。
二、抢占区域产业高地,主要是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与当地中试基地对接,参与区域协同和资源整合。
三、积极开展政企协同新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国际技术引进。如参与政府主导公共平台,政府主导下的园区联动,以及与高校技术资源绑定,建立企业与高校实验室,引入国际领先技术等。
四、极利用好政策工具,优化企业生产成本结构。如申请政府对于中试基地建设的补贴,享受税收与用地优惠,这些可以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平头哥认为,此次政府对于化工中试基地建设鼓励政策,是我国化工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信号,企业如能利用好这次机会,找到比较适配的方式,可以在未来大大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来源:化工平头哥、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