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庚化工有限公司
总机:021-50179788
邮箱:skyseven@sky7.com.cn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沪南路2157弄复地万科活力中心B座9层
2025年6月17日,英力士苯酚公司宣布,计划在待定日期永久停止其位于德国格拉德贝克工厂的生产,英力士是全球最大的苯酚和丙酮生产商。该装置区域是英力士苯酚全球数个大型生产基地之一,是英力士在欧洲的核心基地,产品下游覆盖汽车零部件、电子树脂、建筑材料等高端领域。
德国格拉德贝克的酚酮装置是全球苯酚与丙酮生产领域的标志性设施,该装置始建于1954年,曾长期保持全球最大单套苯酚生产装置的地位,其技术工艺、产能规模及战略布局对全球酚酮产业链具有深远影响。该装置苯酚产能65万吨/年,约占英力士欧洲总产能的35%,丙酮产能40.9万吨/年,副产品包括α-甲基苯乙、苯乙酮等产品。
为什么英力士会放弃欧洲酚酮市场?全球酚酮产业格局可能会如何调整?
一、英力士在全球有四大酚酮生产基地,美国产能规模最大
据了解,英力士在全球拥有四大酚酮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欧洲、美国和亚洲,其中欧洲拥有两家酚酮工厂,分别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和德国格拉德贝克,其中比利时安特卫普酚酮产能68万吨/年,配套41.5万吨/年丙酮装置。德国格拉德贝克装置在2025年关停后,很大概率会将酚酮产能转移至比利时安特卫普。
另外,英力士在美国莫比尔拥有一套85万吨/年苯酚装置,副产丙酮52万吨/年,该装置采用热集成技术降低碳排放。英力士在亚洲新加坡裕廊岛拥有一套31万吨/年苯酚装置,配套18.5万吨/年丙酮装置,产品以裕廊岛当地为主要消费市场。
根据不完全统计,英力士全球苯酚总产能在249万吨左右,占到全球总规模18%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酚酮生产企业。
图1英力士全球酚酮生产基地分布
二、中国产能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据平头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产能已突破1400万吨,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酚酮生产国,产能突破40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30%左右。其次是美国,占全球总产能的22%左右。
随着中国大炼化企业的不断投产,近几年中国酚酮装置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酚酮生产国。2024年中国新增产能突破60万吨,中国产能快速增长,导致全球供应格局发生转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英力士全球酚酮装置的行业影响力。
图2全球苯酚产能分布
三、酚酮装置理论盈利空间逐渐降低,个别企业已出现亏损
根据中国理论酚酮装置产出率,按照行业主流单位加工成本,测算得到中国酚酮装置从2009年至2025年期间内的理论利润率波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从2010年开始,中国酚酮装置理论利润率呈现震荡萎缩趋势,特别是2020年后持续下滑,凸显了酚酮产业的景气度滑坡情况。
截至2024年底,中国酚酮装置理论利润率水平已跌至-5%,2025年1-6月份已跌至-5.5%水平。酚酮装置理论利润率的下滑,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带来的竞争环境恶化,市场价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原料产品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生产利润空间。酚酮装置经济性欠佳,可能是英力士选择放弃老旧装置的主要考虑之一。
图3酚酮装置理论利润率波动
四、欧洲成本不断增长,能源、碳税等成本持续走高
欧洲化工产业生产成本不断增长,可能也是英力士放弃该装置的关键考虑。欧洲天然气价格在2022年~2024年飙升至历史峰值,天然气发电成本大幅增长,最高发电价格达到300欧元/兆瓦时,导致苯酚生产成本较亚洲地区高50%-80%,无法参与全球酚酮产业竞争。
另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及德国本土碳税成本约在30欧元/吨二氧化碳,较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碳税成本明显偏高,这另外增加了2%-5%生产成本。
欧洲消费市场的萎缩,也是导致英力士放弃欧洲市场的重要考虑。欧洲双酚A和环氧树脂企业产能向亚洲转移,如英力士关闭德国格拉德贝克工厂,其中包括15万吨/年双酚A装置和10万吨/年液态环氧树脂装置。陶氏化学计划关闭德国施塔德环氧丙烷工厂,并优化欧洲其他高能耗装置,推动环氧树脂生产向亚洲转移。利安德巴赛尔与辽宁宝来集团合资建设120亿美元石化项目,包括11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聚烯烃、苯乙烯等产品,虽未直接关闭环氧树脂工厂,但通过技术许可和合资合作向亚洲转移产能。朗盛通过技术转让或合资模式,将环氧树脂业务转移至亚洲。南亚塑胶计划在印度建设南亚最大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45万吨。
另外,三井化学2025年6月24日,三井化学宣布,董事会已正式决议将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SSMC)中持有的50%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该交易预计于2025年10月完成。此次被转让的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主要生产苯酚、丙酮和双酚A等基础化工产品。该业务导致三井化学出现巨额亏损,是三井化学放弃的主要原因。
全球酚酮产业正在经历从欧美主导到亚洲崛起的历史性转变,英力士选择放弃德国市场,是国际龙头企业关键的战略调整,也是全球酚酮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规模上巩固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加速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才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来源:化工平头哥、化易天下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